10/03/2006

浏览器大战前因后果(zz)

阴暗的音乐,沉重的脚步声,成排剃光头的人呆滞麻木的仰望着大屏幕上“老大哥”的洗脑,这时,一个年轻的女郎手擎铁槌冲过警卫,将铁槌向屏幕掷去,震耳欲聋的粉碎声,旁白:“1月24日苹果公司将推出Macintosh电脑,你将了解为何今时的世界会不同于奥威尔的《1984》。”21年后,苹果冲破PC垄断的沉闷世界的精彩一击,在浏览器市场上重演,而这次的剧情,是Firefox打破Internet Explorer的垄断。

自万维网开辟以来,浏览器大战就开始了。使用这个浏览器或另一个,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浏览器”那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就是他通过浏览器所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中除了有“一个浏览器”以外,还有首页,链接,搜索之类预置的功能。现代的网站首页和搜索功能,像MSN,可以提供你从信箱、日程到新闻、天气、股票、交通、娱乐的几乎所有信息,只要打开浏览器,你想要的就都在那里。当然网路上有不止一家这样的服务提供商。可以想像,任何浏览器当然会把自家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作为首页和浏览器的搜索功能,以便提供来自自家的资讯,在恰当的时机建议用户购买某些的服务,或者告诉他正在搜索的唱片可以在自家的网上音乐商店买到。每一项服务,包括免费的服务,都牵涉到巨额的市场利益,这就是浏览器大战的动机。控制了浏览器,几乎就等同于控制了用户的网路体验。当然,用户完全可以访问和使用任何竞争对手的服务,但是,第一站的力量是巨大的,在MSN首页上直接能买到的唱片,为什么还要去别处?要让Internet Explorer的用户使用其他厂商提供的同种服务,就好像把麦当劳开在肯德基后街来招揽顾客一样。麦当劳不可能这样委屈,然而微软却使整个互联网这样子做了好几年生意。

直到几个月前,几乎所有人都仍在使用Internet Explorer。自从在浏览器大战中击败Netscape后,Internet Explorer持续数年占领超过95%的上网用户。我亦曾顽固的认为它是最优秀的浏览器而拒绝使用任何其他竞争产品。终于,在去年的一次长假中,一直听到零星传闻的Mozilla Firefox进入了我的视线,因为我发现,好像每一个人都开始用它了!

也许你还记得Netscape,这个浏览器大战中的牺牲品。Firefox其实和Netscape有着深刻的渊源。在Firefox简洁的外表下有一具Gecko引擎。Gecko,是Mozilla组织基于W3C新的网页标准全新设计的浏览器核心。在继续这些深奥的名词前,让我先简短回顾一下浏览器的发展和浏览器大战的历史。93年第一个浏览器Mosaic诞生,96、97年Netscape 3、4分别登场,同年Internet Explorer 3随Windows 97发布,他们互不完全兼容,3分天下。当时身为网页编程的我不得不费力调整每个网页,或者干脆制作3个网站来分别针对IE 3,Netscape 3和4。彼时的网站,亦往往提供三个入口来欢迎不同的浏览者。然后Internet Explorer 4随Windows 98发布,并且成为了Windows的一个“内置”部分。相比Netscape几秒到半分钟不等的缓慢加载,内置的Internet Explorer 4无需费力安装,能够快速启动,迅速抢走了Netscape的市场,很快所有的网站都决定,不必为了照顾不到15%的Netscape用户而特别调整网页了。

98年底,经过数次决策反复和被AOL收购,Netscape宣布开放源码,成立开发组织Mozilla,取消Netscape 5开发计划,并从头重新设计浏览器核心——Gecko。相对于Internet Explorer修修补补,以对抗Netscape为出发点的陈年旧代码,Gecko无疑是个新起点,也应该成为一记漂亮的反击。然而,国企作风,不思进取的AOL彻底断送了Netscape。2000年发布的Netscape 6虽然是Gecko引擎的啼声初试,但也是Mozilla的并不成熟的半成品开发代码外加上一大堆AOL Netscape的徽标和广告,它更臃肿,更慢,更容易崩溃,已然为数不多的Netscape的老用户们倒戈。轰轰烈烈的浏览器大战就此息声,Internet Explorer一家独大无需创新。接下来的数年中世界了无新意,网路的发展被视为“已经完成”,Netscape成为一个收藏名词。

2002年Netscape 7发布,随即AOL大裁员,整个Netscape裁剩6名全职程序员。2003年5月,微软以7.5亿美元和AOL和解,Netscape作为牺牲品被谋杀。当时尚在为“罪恶帝国”工作的我,看到一封内部讨论邮件嘲弄道:AOL当年42亿购得Netscape,如今7.5亿出卖,这就叫做投资失误。

曾经,在Netscape中按下CTRL+ALT+F就会进入一个彩蛋页面,可以看到Netscape办公室中一个水族箱的实时影像。在一位Mozilla成员的blog上,我看到了Netscape停摆那天的一组照片,那个传奇的水族箱孤立在狼藉的办公室中,边上空汽水瓶码到天花板,白板上写着:今天没有产品发布,全完了,永远的Netscape 8。Netscape结束了。

Firefox浴火重生
作为和解的一部分,AOL以2百万美元成立了Mozilla基金会(MoFo)来处理Mozilla的相关事务。Gecko在MoFo中继续存在,Ben Goodger, Blake Ross等核心人物也还在工作,经过漫长的开发,新的浏览器终于成型了,这就是Firefox。Firefox看上去没有一处有Netscape的影子,但它确实脱胎于Netscape并基于Gecko,它的全称是:Mozilla Firefox。不同于Netscape的臃肿和Internet Explorer的守旧,精简和易用性是Firefox的设计信仰。Blake经常一个个特性、一个个按钮,以致一个个像素的和同事辩论,在保证强大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去除无用的部件,去除用户访问网页的任何障碍,简化用户界面,简化操作,最大化网页浏览面积。“Firefox的浏览面积比Mozilla大2%,比Internet Explorer大4%,比Opera大整整10%”这是Ben列出的选择Firefox的17条理由之一。Blake说,“如果用户根本感觉不到他在使用一个叫做Firefox的浏览器,我们就成功了。”

Firefox是用开放源代码的方式开发的,这就是说,他的所有程序源码都是公开的,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和Mozilla开发团队一起来贡献力量。开放、自由、活力一开始就深植于它的基因中。“这里是永无乡,Firefox永远都不会变老”,Blake这样形容Firefox的开发。在2002年的一张开发路线图中,一条看上去随意的曲线标示出了0.1,0.2…直到0.9的版本和代号。这条曲线其实是从芒廷维尤到凤凰城的路线,各个版本的代号就是途中经过的城市,像0.6格伦代尔。起点芒廷维尤“碰巧”是Netscape的旧址,而凤凰则暗喻Firefox将是Netscape的重生。Mozilla纪念品网上商店甚至发售印有“Blake搞砸了你的程序,你就砸了他的杯子”的咖啡杯和印着最多bug程序员排行榜的T-恤。Firefox是由一群真正的狂热分子打造起来的,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又非常的严谨和专业。Firefox的开发由Bugzilla网站来管理bug,这是Mozilla所有项目的bug追踪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提交bug,或者出力为它解决bug。有一个最高严重程度bug的内容是:今天Mozilla办公楼里自动贩售机涨价了5美分。这是个玩笑,更多的bug是诸如:下载管理器的背景图片(一个下箭头指向一个文件夹的图片)的轮廓远看上去碰巧像是竖中指的手势,结果,最终的下载管理器里去掉了这个图片。每一个细节都这样的被打磨着,最终发行的Firefox当然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严谨和品质。

从2002年9月23日第一个0.1版本发布以来,它一直在韬光养晦式的成长。远在正式发布以前,早期的各种测试版本就已经在技术圈里流传传开来并被评论界看好。随着版本的成熟,Firefox的影响渐渐扩大,0.8版本下载量330万;0.9版本下载量650万; 04年9月14日,1.0预览版发布,在短短的1个月内,下载量达到了500万。

代号为“凤凰”的Firefox 1.0发布版本2004年11月9日正式登场以来,更是在普通用户群中火爆发展,11天内下载了5百万份,32天1千万,99天就突破了2千5百万,而且还以每天数十万次的速度增长。每次微软不得不发布和Internet Explorer相关的安全升级,安全专家在敦促升级时都不忘建议:用开放源代码的Firefox作为Internet Explorer替换。

和苹果当年的爆发不同,Firefox的火爆并非得自天文数字的市场费用。Mozilla基金会确实在12月16日的纽约时代上为Firefox刊登了双页广告,但Firefox流行的关键是出自拥护者的口口相传,这个策略名曰“社团行销”。或者是因为喜欢Firefox,或者是不喜欢Internet Explorer,或者仅仅是想要选择的权力,超过6万3千名拥护者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全球散播它,几乎是一夜之间,人们注意到从各个角落里冒出了这只狐狸。在你常去的网站和blog上出现了火狐环绕地球的徽标按钮和“下载Firefox”、“更安全、更快、更好”、“重新发现互联网”等标语;同样的徽标也出现在各个论坛帖子的签名档里;朋友的email末尾,除了“去eBay购物!”,他和他的宠物的blog地址,也不忘加一句“下载Firefox”;甚至,MSN好友列表上也有人在昵称里添上了这只狐狸。在作为“社区行销”总部的“散播Firefox”社区网站,汇集了最新的相关资讯,社区讨论的帖子、Firefox相关的blog、媒体报道、转换者的自述故事(有点像苹果网站上的“转换者”故事)、周边产品网上商店(海报、T恤、马克杯、毛绒玩偶),宣传徽标下载,推广行动参与度排行榜,当然还有不断飙升的Firefox下载计数器。现在,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Firefox,主要开发者Blake手捧Firefox徽标上了最新一期《连线》封面。这在社区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当然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只是Blake一个人上了封面,讨论最后大家的共识是,Blake在程序员中是少见的帅哥,尽可能曝光他的性感形象来吸引更多用户,也值得提倡。

“找出火狐!”是社区网站的主题图片集,热情的用户把他们在各种想像得到的地方制造的火狐形象提交进来。手机屏保,纹身,街头招贴,车身贴纸,电视新闻截图, 还有Firefox的长毛绒狐狸在Yahoo,Google,当然还有微软总部招牌上到此一游的留影。渥太华的一位仁兄甚至举着Firefox下载网址的标语牌走进了抗议布什到访的游行队列。世界各地的用户将明信片和剪报寄到Mozilla基金会,拼成了一堵叫做Firewall的墙。赢得这么多Fans的执著和狂热并不奇怪,Firefox根植于简洁和用户体验的哲学,又代表着反垄断、兼容和个性,而且它很好的支持blog——另一个最IN的时尚,Firefox的支持者多半同时也是blogger,这几乎使推广Firefox成为一场时尚运动。

对于某些Fans来说,Firefox已经像Apple一样成为一种信仰。在Firefox的配置对话框里设置Cookies的地方,有一句话解释什么是Cookies。当然用一短句来定义Cookies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在早期版本里,Blake随手写了一句“Cookies是美味的精致点心”来占位置,就先专心编写相关程序去了。没想到这句话被收录进了数不清的在线字典,杂志,手册,书籍,甚至维真音乐的隐私声明也照抄此句。更甚至,当2004年7月24日这句话被改成更加正式的“Cookies在你的计算机上保存来自网页的信息,用来记住登录信息或其他数据”,这被形容为传奇的破灭,更有人专门编写扩展插件来恢复这句话。Blake后来解释道,他绝对是无心插柳,否则他肯定会想出一些更有趣的话,甚至签上自己的名字。

随着“散播Firefox”社区在口口相传中雪球般几何级数增长,所有这些老套或者疯狂的努力有了结果。雪崩的效果开始浮现,目前,Firefox的浏览器市场份额正在向10%迈进,甚至已经有宽带服务商将Firefox捆绑提供给用户。而在三个月前的几年中,所有非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总合从未超过5%。这无疑是个突破性的出击。7年,从Netscape到Mozilla,再到Firefox,一次壮丽的涅磐完成了。

火狐冲浪初体验
终于你会想知道,到底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狐,而点击了其中一个下载按钮。OK,欢迎入伙!Firefox整个安装程序仅区区4.7MB,只是号称“捆绑”在Windows中的Internet Explorer 6安装程序的十几分之一,通过宽带下载仅需几分钟时间。安装程序可以迅速安装 Firefox,而崭新的迁移系统可将收藏夹、浏览历史、储存密码、Cookie甚至IE选项设置等数据从Internet Explorer及其它浏览器中导入 Firefox,你立刻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始浏览,收藏夹和历史照常使用,切换的不便几乎感觉不到。

默认的Firefox界面相当简洁。仅有几个图标、书签、地址和搜索栏,首页是特别版的Google搜索。不过,Firefox整个用户界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完全定制,使用第三方的定制方案,甚至可以做到和苹果上的Safari一模一样。在地址栏边上是熟悉的Google标志,直接就可以使用Google进行搜索,也可以切换其他的主要搜索引擎,比如Yahoo搜索,以及eBay和Amazon的商品搜索。从网站上还可以下载安装其他数百个搜索引擎接口,包括字典,唱片,电影,微软技术资料,足够满足最挑剔的用户。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选择搜索引擎和资讯提供商的公民权利。

当打开多个网页时,Firefox作为多窗口浏览器真正的威力体现出来了。网页整齐的排列成多个标签,新点开的网页自动在后台加载而不会挡住你点开下一个链接。当开启的网页增多时, Firefox的内存占用量只是缓慢上升。另外内存充足时,Firefox会使用内存而不是磁盘来来缓存页面,加快网页的显示速度,这个功能使Firefox速度如飞。

在看blog时,Firefox会在状态栏里显示橙色的RSS图标,点击图标就可以将这个blog收藏为一个动态书签。当你在收藏夹里展开这个书签,这个blog上的最新条目就会显示出来。你不需要花时间去访问,就已经知道它是否有更新了。通过网站服务,书签还能自动存到网上,这就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访问自己的书签,或者使用别人共享出来的书签。以往我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察看各个网站、新闻、blog的更新,转到Firefox后,通过RSS,所有更新情况一目了然,再加上其它便捷功能和从不崩溃所节省的时间,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300%。讽刺的是,尽管blog本身在微软内部已经应用得相当火爆,微软开发者网站甚至开辟了专门的blog服务器,Internet Explorer却根本没有对blog提供任何支持。

当年Internet Explorer攻陷Netscape,很大的原因是同样的网页在Internet Explorer中显示得“更好看”。现在历史重演了:相比Internet Explorer上只有5挡可调的文字大小,Firefox的文字显示几乎可以无限缩放。多年来Internet Explorer都未能支持半透明PNG格式图片的显示,在Firefox上很好的实现了。

对于开发者来说,Firefox 拥有一组开发者工具,包括强大的 JavaScript/CSS控制台、文档对象模型查看器等。另外,Mozilla之所以三年才铸成Firefox,是因为Firefox被打造成了一个XUL运行环境,XUL是一种全新的基于XML的图形用户界面软件开发语言,使用它,可以像编写网页一样编写应用软件,而且可以直接在网站上运行,比如,eBay也许可以不再使用它那难于理解的复杂网页,用Firefox去浏览eBay,XUL可以使Firefox摇身变成一个看上去像Excel或者Access一样的购物管理程序,轻松快捷完成购物。

其他基本的素质,如阻止弹出广告,高安全性,源代码公开,完全没有后门软件,似乎已经是理所应该,不值一提了。光是Firefox本身的特性已经足够让一般用户对抗Internet Explorer。然而,这还不是全部。Firefox支持扩展技术,任何人都可以用XUL为它编写扩展插件。现在在Firefox网站上已有超过130个扩展,这些扩展可以方便安全的安装,卸载,配置和自动升级,通过这些扩展,几乎任何和浏览网页相关或无关的功能都能集成。最流行的插件功能包括:Google工具栏,RSS新闻/blog阅读器,Flashget等下载工具集成插件,状态栏天气预报、代理服务器切换、媒体播放器遥控按钮、SETI@home外星人搜索计划积分显示,Goolge结果所略图预览和快照察看,在线地图,鼠标手势,快速记事簿,更强的多窗口管理工具。。。我不觉已然装上了20多个扩展,除了占用内存稍加,还没有看到臃肿变慢和不稳定的迹象。

现在再回头看Internet Explorer,我们看到一个近乎三年停滞不前、臃肿迟钝、不堪重负的家伙。微软目前提供给Internet Explorer的只能是继续使用安全还没有被充分考虑的“旧时代”的代码,加上渐进式的安全修补。微软几年来一直宣称不再开发独立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用户只有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才能够用上新版的Internet Explorer。然而,几天前,微软却突然改口,宣布将会为Windows XP发布一个独立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 7测试版本,如果走运,将在年底前正式发行。虽然微软不愿意承认,但普遍都认为,Firefox的崛起打乱了微软在浏览器和网络服务市场上的部署,它坐不住了。微软已经在Internet Explorer 6的垄断地位上坐吃多年,现在也该让它痛一阵了。到年底,Firefox应该已经发展到2.0,竞争会使用户得到更多。


Firefox的未来
然而在市场份额迅速增加的同时,Firefox也面临兼容性问题。尽管万维网联盟W3C已经制订网页标准多年,许多网页仍然只针对Internet Explorer特殊优化,与Firefox存在着兼容性问题。为此Mozilla计划搜索出那些只支持Internet Explorer的网站,然后说服它们的管理员按照W3C标准来改写网站代码。Netscape以前已经做过类似的工作,不过这次Mozilla的规模会更大,它将征集专职人员和志愿者以双倍的人力来进行。他们将先说服那些最容易遭受攻击的网站,改进之后的网站将不只兼容Firefox,也包括其他浏览器。Mozilla已经检测了1700个网站,结果发现98%的内容都与Firefox兼容,比四年前的75%有了很大提高。自从Firefox取得市场成功,Mozilla发现很多网站开始接受建议改写网页代码。Mozilla每周可以接到10到15个电话,询问如何使网页与Firefox兼容,甚至微软也打算对自身网站进行改写以更好地兼容Firefox——不久前,Firefox还不大能正常的查看Hotmail,现在原先不能用的功能已经悄悄的能用了。除了用人力说服网站, Firefox还能模仿Internet Explorer方式来访问不兼容的网站。该技术被称为“Quirks Mode”。在访问网页时,如果Gecko引擎检测到一些专门为Internet Explorer优化的非标准代码,Firefox将会转到Quirks Mode模式。这样就可以正常访问这些网页,只不过稍慢。

至少有两本关于Firefox的专著将在下月出版——一本针对技术用户,另一本帮助非技术用户从Internet Explorer切换。本文发表时,Firefox 1.0.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版本应该已经发布。在3月左右,1.1版本将发布,进行代码整合和更多跨平台兼容性方面的修正。年内,1.5和2.0两个重大的更新版本将发布,会改进书签、历史记录功能,增强扩展插件系统,查找,搜索等功能也会改进。更多的改动目前还未知,但可以期待,不会是Internet Explorer那样的小修小补,我们将看到更加强大、安全和易用的Firefox。

在1月份,包括Ben在内的两名Firefox重要开发成员加入了Google。按照Mozilla的传统,他们将由Google支付工资,但仍为Mozilla工作。Google历来和Firefox关系密切,Firefox的默认首页是一个定制的Google搜索页面,同时Google也是Firefox的默认搜索引擎。一直有谣传Google意图开发一个自己的浏览器,GBrowser。很自然,作为搜索巨人,为了“组织全世界的信息并使之随处可得”,是不会一直容忍用户必须通过竞争对手微软的浏览器来访问它的。现在有了Firefox中坚力量的加盟,我们在2005年可以期待什么?集成Google所有服务的Firefox?GBrowser的浮出水面?还是基于XUL,使用起来和Outlook一样方便的Gmail和其他服务?可以期望的是,Google桌面搜索工具和其他Google产品肯定会更好的和Firefox兼容整合。足以和微软抗衡的浏览器-内容提供商组合所激发的创新会使2005年的互联网比预期的更精彩。

Firefox的初次亮相的确如1984般震撼了互联网,并且有趋势演变成时尚事件。以后会如何?是和Internet Explorer分享市场并互促发展,还是会重演Netscape的命运?目前没有人可以确定。对你来说,也许最能确定的就是,今天就去访问GetFirefox.com,如果Firefox 1.0.1没有让你失望,那就散播它吧。

Firefox主要开发者:
Blake Ross
blog: http://blakeross.com
10岁创建自己的网站,上初中之前,他就已开始向软件生产商报告电脑软件的漏洞情况。目前19岁的他成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正在致力于推广“Firefox”浏览器的使用。

Ben Goodger
blog: http://weblogs.mozillazine.org/ben
24岁,伦敦人,在奥克兰长大。曾在AOL和Mozilla开发Netscape,Firefox主要开发者,目前在Google工作。

Dave Hyatt
blog: http://weblogs.mozillazine.org/hyatt
Apple雇员,Safari开发者。97年至02年在Netscape工作,实现了Firefox最初的多窗口浏览功能。编写了XUL的最初规范。

关于Firefox的网站

Mozilla.org是Mozilla基金会的网站,目前首页完全被Firefox占据,Firefox当然是基金会目前最重要的项目。

Mozillazine.org是Mozilla基金会的社团网站,所有的源程序和软件下载,新闻发布,Mozilla成员的blog和交流论坛。上面的一个投票显示,91%人认为Firefox会在2005年内突破10%,今天看来这显然是一个过于保守的估计。

GetFirefox.com和Firefox.com,下载Firefox和相关软件的专用网站。Firefox.com原先属于一位作家,他把网址让给了Mozilla基金会来推广Firefox。

SpreadFirefox.com,“散播Firefox”总部。

0 Comments: